方晓风:主动设计,预见未来

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与实践

人工智能与新一代的用户体验

主动设计首先是一种姿态。我们如何审视设计?如何界定设计师的社会角色?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中,为人造物所包围,设计的重要性自然显现。设计已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可回避的话题和内容,深刻地塑造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。在这样一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,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里,设计通常被认为是利于营销的一个策略,让人乐于消费的一个理由。显然,我们并不甘于附庸的地位,设计的价值显现依赖于设计对社会的实在贡献。设计与商业的紧密关联是一个事实,毋庸讳言,但设计的本质和目的并非仅仅服务于商业,设计是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自然选择,是我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具体手段。设计有来自于利益的驱动力,也应有来自深层价值思考的驱动。设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,在公共流通领域的产品,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媒介,除了提供实用功能之外,它们也在无声地宣扬着各自的价值观,用当下的概念来界定的话,每个产品都是自媒体。基于这样的现实,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,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权力,设计师应当审慎而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手中的权力,而不应在商业利益的裹挟中放弃权力,这是主动性的意义之一。[1]——方晓风


方晓风,教授,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,获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工学博士学位;曾工作于上海中建建筑设计研究院,任建筑师;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、《装饰》杂志主编。


方晓风教授主持设计清华大学主楼前区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、清华大学广播站北侧景观设计(西南联大纪念碑)、北京印钞厂北门复建方案、杭州雷峰新塔设计方案等项目;参与设计开滦集团唐山矿区工业旅游规划、三峡坝区艺术设计与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等项目;策划并参与制作大型纪录片《为中国而设计——境外设计二十年》(已播出);主要代表著作有《建筑风语》、《写在前面》、《中国园林艺术—历史·技艺·名园赏析》、《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》、《设计研究新范式》(主编)、译作《建筑设计数据手册》(主译)等;2007年度清华大学“学术新人奖”获得者、其著作《建筑风语》获选为2007年度“中国最美的书”。


所谓公共性实际上来自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利益的平衡

近些年来,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,其城市化高速增长持续时间也稳居世界第一。方晓风教授认为,“在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的背景下,相关建设不能忽视公共性的重要性[1]”。


方晓风教授对于现代城市的公共性研究有较为长久和深入的投入,已发表论文多篇。他认为“在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面,它之所以呈现出公共性,就在于它一直有包容性,什么人都可以来。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诉求。[2]”“不一定出现在公共空间里的行为都是有公共性的,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城市生活里面这一点非常严重,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在城市建设的传统里,是缺乏公共空间的,像广场实际上是受西方影响后才有的,但任何出过国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广场跟欧洲的广场根本不是一回事[3]。”


“我们的广场往往是跟政府连在一起的。但欧洲的广场都是被建筑物包围的,而这些建筑物往往有这个地区的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一些功能,像咖啡店、杂货店等,广场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所以,欧洲人总体上来讲对城市公共性的理解要强一些,但是中国有一个很强的空间文化的传统,就是喜欢把东西私有化,这就是为什么抢地盘这种事会在中国出现。同样在公共空间里面,由于你的心态不一样,你的行为完全可能不是公共性的,而是私有化的。所以我们对待公共性要讨论的问题很多。[3]"


“景观社会”下设计真的无所作为了吗?

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、哲学家、实验电影艺术大师、当代西方基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——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居伊·恩斯特·德波(Guy Ernest Debord)(1931—1994),在其代表性著作《景观社会》中这样说”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的生存方式上已经从存在堕落为占有,那么景观社会则进一步把占有转变为外观。[4]”


方晓风教授的研究指出“以‘景观’概念来统摄消费时代的种种现象,既有人造物也有人为事件。在景观社会中,少数人制造景观,而沉默的大多数观看、消费景观,资本通过景观实现柔性统治。其中,设计师既是沉默的大多数,也是资本的附庸,从事景观生产。消费时代的另一特征是冗余,这种冗余既是数量上的,也是观念上的。冗余成为审美的一种趋势或标准,体现在设计上就是形式的冗余,在不改变核心功能和组件的前提下,在外观上极尽所能。通过冗余产生的丰富性实质上肤浅而乏味,但这确实提供了视觉上的满足,走进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,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让人兴奋的冗余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在2010 年米兰设计周的展位上打出这么一句标语“So Much Nothing To Do”(太多的无事可干),或许就是对设计师所面临的这种现实的一句反讽。那么,设计真的就无所作为了吗?[5]”


设计伦理是设计成立的基石

如何逃脱附庸资本的命运?如果确立设计主动性?方晓风教授在《论主动设计》中谈到“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设计伦理的问题。目前这个问题的探讨,在国内还相对弱一点。我们所有关于空间理论的研究和评论,还处在基于空间的成果上来讨论,因此,设计伦理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;实际上,设计伦理是设计成立的基石。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,‘态度决定一切’,虽然极端却有一定道理。我们对于设计师的态度讨论太少,其实,设计成果反映了设计师对城市、空间以及人的态度,很明显,很直接,没法隐藏。在我们国家,空间伦理的问题畸形得很严重,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成果能否支撑设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,不可以不重视。[6]”


学术主张是设计奖项的灵魂

近些年来设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设计类奖项的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。但是这么多的奖项设置,对设计领域的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?方晓风教授在一次专访中这样说“奖项的背后,应该是有学术主张的。通过评奖,可以推动有学术主张的实践落地。[7]”如果缺乏学术主张,那么奖项的设置就会“变成一种资源和金钱交换的市场。严肃性没有了,成为追逐名利的秀场。[8]”随后,方晓风教授又列举了普利兹克建筑奖、诺贝尔奖这些奖项之所以能够获得“世界认可、能引起世界性话题与关注的奖项,就是因为他有主张,有严肃性。这是奖项的灵魂。[9]”


将学生培养成为“预见未来”的设计师

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方晓风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。他曾写过一篇名为《设计的乔布斯定义》的文章,认为“乔布斯通过他的预见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[10]”,并把乔布斯视为学生学习的榜样——“当代人将乔布斯看作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,他吻合了社会对设计师的期待,这个称呼饱含着对他的赞扬和尊重。[11]”“学院学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,应该有这样的预见性和主动性,有改变世界的眼光和胸怀。[12]”


注释:

[1]方晓风,《论主动设计》,《装饰杂志》2015年第7期,12-16页

[2]方晓风,《方晓风:公共艺术重在公共意识的培养》,中央美术学院官方网站-学者观点,

http://publicart.cafa.edu.cn/main/fangxiaofeng-detail.jsp

[3]方晓风,《方晓风:公共艺术重在公共意识的培养》,中央美术学院官方网站-学者观点,

http://publicart.cafa.edu.cn/main/fangxiaofeng-detail.jsp

[4]张一兵(代译序作者):《景观社会》(【法】德波著,王昭风译)代译序:德波和他的《景观社会》,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3月第1版

[5]方晓风,《论主动设计》,《装饰杂志》2015年第7期,12-16页

[6]方晓风,《论主动设计》,《装饰杂志》2015年第7期,12-16页

[7]张轶青,《【名家·专访】方晓风:设计师应该追逐正确的方向》,AXD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平台,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5MTA1OTQxMw==&mid=2649981407&idx=1&sn=5505b8eef9a240e51767c9d04bae01ff

[8]张轶青,《【名家·专访】方晓风:设计师应该追逐正确的方向》,AXD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平台,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5MTA1OTQxMw==&mid=2649981407&idx=1&sn=5505b8eef9a240e51767c9d04bae01ff

[9]张轶青,《【名家·专访】方晓风:设计师应该追逐正确的方向》,AXD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平台,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5MTA1OTQxMw==&mid=2649981407&idx=1&sn=5505b8eef9a240e51767c9d04bae01ff

[10]劳丽娜,《【美院人物】“做一个深邃的耕耘者”——专访环境艺术设计系方晓风副教授》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新闻,

http://www.tsinghua.edu.cn/publish/ad/2837/2013/20131114153050744172878/20131114153050744172878_.html

[11]劳丽娜,《【美院人物】“做一个深邃的耕耘者”——专访环境艺术设计系方晓风副教授》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新闻,

http://www.tsinghua.edu.cn/publish/ad/2837/2013/20131114153050744172878/20131114153050744172878_.html

[12]劳丽娜,《【美院人物】“做一个深邃的耕耘者”——专访环境艺术设计系方晓风副教授》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新闻,

http://www.tsinghua.edu.cn/publish/ad/2837/2013/20131114153050744172878/20131114153050744172878_.html